摘要: 2010年3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应邀来我校演讲。这是我校“文化名人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的第四场,也是本学期的首场讲座。演讲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田维义会见了宋兆麟研究员。
2010年3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应邀来我校演讲。这是我校“文化名人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的第四场,也是本学期的首场讲座。演讲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田维义会见了宋兆麟研究员。
宋兆麟研究员演讲的主题是“关注被冷落的民俗文物”。结合当前的“民俗热”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以及几十年从事考古发掘、田野调查、民俗研究等的亲身经历,宋兆麟研究员阐述了他对民俗文物价值、特点等的基本看法,提出了民间文物的收集途径和抢救保护措施,同时介绍了有关民俗文物收藏的相关知识。
在阐述民俗文物的价值时,宋兆麟研究员首先区分了“文物”、“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几个概念,所谓民俗文物指的是清朝末年至建国后“文革”这段近百年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他指出,民俗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和熟悉民俗文物与民间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吸收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础,丰富的民俗文物为相关专题博物馆、陈列室的创建提供了可能。
宋兆麟研究员指出,民俗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好好保护珍藏,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观念的变迁,加上民俗文物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特点,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文物已经消亡或者处于萎缩状态、濒临消亡,这些民俗文物如果不及时加以收集、保护,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文物和文化损失。各方面要重视民俗文物的收藏保护,常见的收集途径和方式有实地收集、政府调拨、集中收购和通过文物贩子收购等。
此外,宋兆麟研究员还就民间收藏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我校筹建博物馆提出了建议。演讲结束后,他就民俗文物、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俗教育以及文物收藏等问题同我校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宋兆麟研究员通过实物展示、列举事例以及讲述亲身经历,增强了演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宋兆麟研究员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特别是在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先后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远古文化》、《中国生育•性•巫术》、《中国民族文物通论》、《巫觋》等。多部著作被列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材。
演讲由皇冠9393体育平台文皇冠9393体育平台党总支书记白岚玲博士主持。近400名师生听取了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