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广电外宣人才的首届英语班

发布时间:2014-09-17浏览次数:1614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摘要:这个班里只有13名学生,来自不一样的年级,中途组建成班,却开启广院英语教育的先河,这就是61级英语班。作为广院首个英语班,在那段艰难探索的峥嵘岁月里,流淌着与广播皇冠9393体育平台共同成长的似水年华。

61级外语系英语班毕业照 

从新闻系分出来的英语班                                            

“你看,这就是我当年的录取通知书。”

61级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马元和小心翼翼地摊开一张泛黄的小纸片,折痕深深浅浅,字迹却清晰依旧;印有“北京广播皇冠9393体育平台录取通知書”的字样下方,短短几行字写明被录取的学生何时何地去何处办理入学手续。半个多世纪前,几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就凭着这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踏入了北京广播皇冠9393体育平台。

61级英语专业毕业生马元和(原新闻系)的录取通知书

“入学之初,我上的还是新闻系,刚读了两年,因为一次谈话,改变了我以后的方向。”马元和的日记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情况,“1961年9月15日,新闻系59级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心荣老师找我谈话,说外语系要开设英语班,培养从事国家广播电台对外宣传工作的学生,要求既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又有较好的英语水平,系领导建议我到英语班学习,我当时表示服从分配。”

原59级新闻系4班的马元和至今留有一张新闻系全体学生的花名册,每个学生的名字后都附有外语成绩,这也成了当年分专业的重要参考。最终,英语班吸纳了13名从新闻系选调的学生,章杏娣、喜万仓、马元和、姜绍禹和王尤莹等5人来自59级;赵慧先、王纬、洪静怡、赵设银、朱汉涛、石怀珍、赵洪士和张美华等8人来自60级,总共7男6女。

外教迪莉娅老师和学生在紫竹院的合影

首届英语班的主讲教师由黎秀石老师担任,黎老师从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英语组调任,“临危受命”,自编教材,一人便承担了英语精读、英语泛读和英语写作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我们班有一位教口语的外教老师,是来自英国的迪莉娅女士,比当时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王纬还要年轻。”马元和说到,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位年轻的外国老师多次与班里同学一起到紫竹院等旅游景点,借景生情地进行英语对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终生难忘的一次实习经历

毕业前夕,学校给每个同学安排了实习,大部分的同学都被安排在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下属单位,其中马元和被安排在国际联络部(后改为外事司),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工作方向。“1964年10月30日,领导找我谈话,让我随梅益局长出访阿尔巴尼亚,做他生活上的翻译,因为没有经验,当时非常紧张。”马元和接到这样的任务后积极寻求皇冠9393体育平台老师的帮助,时任广院党委组织部部长的聂丽兰老师因去外地出差,听到这样的消息后还亲笔写了封信鼓励学生“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争取圆满完成任务”。

“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差,第一次出国,第一次给领导当翻译……”马元和现在回想起犹有余味,“没有钱买衣服我们都是向公家借中山装、借箱子;第一次在飞机上吃牛排,一看见黑漆漆的肉根本没有胃口。”有一次经验丰富的随同翻译有事不在,还没毕业的马元和顶替了上去,结果有个词不会翻译,当时既紧张又尴尬。有了这次经历,马元和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也以此激励自己更加刻苦认真地学习。毕业后,马元和以出色的表现留在了国际联络部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四名同学喜结连理

除了在校园里获取知识,学生每学期都去乡下干农活,进行“知识分子与劳动相结合”的锻炼。尤其每逢“三夏”——夏收、夏种、夏播,学校会分批分期地带着学生下乡,一去就是一个月。“那时候机械化程度很低,我们就去乡下在下雨之前抢收小麦,叫做‘龙口夺粮’”。61级英语专业毕业生喜万仓回忆到,当时的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劳动热情高涨,不仅集体下地干活,平时在学校也会参加劳动,“我和马元和等几个同学,每个周末都去食堂帮助师傅打扫卫生,学习响应‘雷锋精神’。”那个年代独有的经历让13个学生朝夕相处,互帮互助,情同手足。当时班里唯一一个在高中就是学生党员的赵设银,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在他的介绍和协助下,班里的赵慧先和马元和先后加入了党组织,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山羊”。在那段苦甜相伴的日子里积累起来的深情厚谊,也萌发出了学生时代最单纯美好的恋情。首届英语班里的毕业生马元和与王尤莹、喜万仓与张美华在毕业后喜结连理,白首相伴。

 

61级英语专业全体学生

61级英语班的所有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毕业后有的投身教育事业,如在广院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的王纬、姜绍禹;有的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国家编译局等国家企事业单位;有的一直从事广播电视援外工作,担任驻外记者,实现了创建首届英语班的初衷;有的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故乡为基层的教育工作无私奉献。黎秀石老师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深感宽慰”。 

“现在回想起来,从广院毕业已近半个世纪,但是那段充实美好的大学时光还历历在目,我们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浓厚”。此时此刻,对那些还在母校学习的晚辈们,老一辈毕业生最想表达的话正如校歌所唱---“珍惜春光”。像年轻的白杨一样,扎根热土,经历风霜,胸怀梦想,直面未来,希望学子们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就像儿女对父母的亲情一样,历久弥坚,薪火相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