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对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构想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9-26浏览次数:1390文章来源:新华文化

    2014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从全国发展的战略而言,两大交通线路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这个背景下,大运河,绵延两千多公里,曾经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其作用随着申遗成功逐渐凸显。

   随着现代交通能力的变化,运河的运输功能正在弱化,但是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功能却在不断彰显。以大运河中的“京杭大运河”为例,河道绵延经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四个省,形成了一条运河文化的壮锦。经过我们初步估算,这24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文化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动漫、电子商务、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在主要集聚在这条线路上。种种数据证明,大运河沿线凝聚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大运河成功“入遗”为这些优质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申遗成功后,大运河及其周边资源如何可持续发展,是后申遗时代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中国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构想,希望从新的历史与空间中,为运河文化价值的彰显寻找到突破点,为运河城市充分利用运河加速城市发展寻找文化路径。对此,有几个关键词需要深入思考。

   1、功能

   京杭大运河乃至整个中国大运河的功能需要重新明确,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大运河文化,从而明确什么是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我国有两个人造的文化瑰宝,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大运河。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原始的功能已经退化甚至完全退化。长城不再是防御工事,而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大运河,虽然部分河段还在使用,但是整体上而言,运输功能已经弱化。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去彰显其文化功能,特别是入遗后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其文化价值将是“后申遗时代”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当然,发挥运河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个遗产点,或是某个河段上。这就存在“点、线、面”的问题。既要抓住一个个遗产点,也要关注整条运河带上文化资源的线性串联,同时,以河道为轴,还存在一个向外辐射,形成文化“面”的问题。要在运河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中找到新的平和点,实现运河文化的升华,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从而实现运河功能的华丽转身。

   2、定位

   城市是一个综合生命体,它具有自己的表情、体温和性格。京杭大运河沿线18座城市,各有特点。建设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不是让所有的城市文化都整体划一地向运河文化靠拢,而是以运河文化为平台,形成“百花齐放”的区域韵味。沿线各个城市应该以“入遗”为机遇,充分挖掘本地运河相关文化的历史资源,通过活化运河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到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大流中去,打造特色化运河段的城市文化群,譬如:通州运河终点的码头文化;沧州因运河贸易形成的商贸文化、扬州因河而盛的民俗娱乐文化,徐州的汉文化等等。虽然都在运河沿线,但是却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文化产业的建设,也需要更有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对于运河资源的开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看准的就要做好,不具备开发条件的要完善保存留给后人。

   3、融合

   今年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标志着国家更加关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于其他产业的提升作用。运河是一个巨大的载体,运河文化保罗万千。因此,要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就一定要强调“融合”。运河文化产业带,不是简单的园林、水务等规划,而是围绕“运河文化”形成一个水系特色明显的文化经济带,是一个综合工程,其核心就是将运河文化内涵渗透到文化产业乃至一产、二产中去,实现“运河文化有载体,产业运营有内涵”的运河文化开发模式,实现沿线城市与运河本身的共同发展。譬如:服装、影视、食品、游戏都可以是运河文化的载体,不必局限在河道、船闸、码头等运河固体遗产上。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通过一部电视剧带动一个城的案例不胜枚举。譬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个爱情故事就使得多少不知名的韩国服饰名气暴涨,成为年轻女孩追逐的热点。对于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也是如此,要跳出“运河文化看运河”,将其内化融合到其他产业形态中去,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式发展。

   4、协调

   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建设,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在政府做好规划的同时,也要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和分工体系。协调机制,就是要以运河为主线形成18个城市全面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市场无界限,任务有侧重。分工体系,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业要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整个开放建设中,,政府要做什么,企业做什么?政府要做顶层设计,企业要看利益,核心是获得利益。平台应该是政府做,企业要做的市场,要把市场要素做好。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也需要分工,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产业,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纵向上需要在国家、省、市甚至更具体的行政单元形成合力,横向上,需要运河沿线城市之间,城市文化、水务、商业等各部门之间等等协抓共管,共同推进运河文化产业带的建设。只有通过文化产业的提升,城市才有更大的财力去支持申遗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也只有在保护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现代人才能创新创造出运河文化的新内涵。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皇冠9393体育平台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