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睿:被大数据遗忘的人群

发布时间:2014-11-17浏览次数:3349文章来源:知著网

    叶明睿,皇冠9393体育平台电视皇冠9393体育平台教师,毕业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传播学博士。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英国伦敦东方国际电影节大中华区项目代表,“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公共信号制作标准”课题项目成员,皇冠9393体育平台“广播电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科研内容聚焦于“网络媒体技术与农村发展”。

    本文系知著网对叶明睿的采访。


    线下带动线上

    知著网:据您了解,网络视频现在在农村中的传播范围怎么样呢?

    叶明睿:整个农村处于城镇化过程中,所以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口在结构上的转出,这带来的就是受众或者说用户结构的改变。且不说互联网视频用户,就互联网的结构上来讲,由于农村人口的向外转出,带来的结果是本身互联网的使用人群比例长期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现在留在农村的有一种说法叫做“386199部队”: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即妇女、小孩、老人,从这样粗略的一个暗示当中其实也能看出来。从互联网视频需求来看,老人本身的信息使用需求相对偏弱,未成年人因为农村家长对互联网有一种普遍的负面认知,这种限制性的态度使农村的孩子接触互联网的几率会小很多。接下来你就会发现潜在人群可能更多的是农村妇女。

    知著网:您觉得现在什么样的网络视频在农村中比较容易被接受?

    叶明睿:电视剧。就直观的观察来看,他们所看的电视剧就是我们在电视台里面刚播出过的,正在热播的,或者说很久以前播出过的一些电视剧,比如说《甄嬛传》、《潜伏》等。

    农村老百姓收视最高率的节目,比如在吉林农村,有一个来自生活需求的节目老百姓非常依赖,叫做《乡村热线》,这是吉林电视台下面的一个乡村频道,每天的电话接收量很大,而且在线就会帮助人解决问题,效率也很高,类似的节目在网络平台上直播体现的并不好,没有出于农村收视率需求而呈现出来的节目内容,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讲他们也不太可能会接触其他类型的网络视频。

    农村老百姓看电视不仅仅是看一个乐,电视对于他们来讲承载了更多信息需求的满足功能,而不像城市地区可能我们看电视时只看娱乐,其他信息由人际网络和互联网能查到,但是在农村来讲他们的人际来源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就是电视,这也是他们为什么需要看到《乡村热线》这类节目。

    大数据背后的迷思

    知著网:由于广告收入的区别使得网络视频制作内容更偏向于城市人口,而在农村的收视率也会加剧降低,以这种状态发展下去,会不会造成一种循环?

    叶明睿:这就是为什么世界范围内都在讨论的城乡或者说信息鸿沟是在加大还是缩减,稍微扯开一点,比方说大数据就是典型的撕裂数字鸿沟。我们一直在想要把数据鸿沟尽可能缩小,但事实上大数据背后最大的一个迷思或者说从根上的一个判断误区就是大数据是拥有网络资源的人他们形成的数据,很多人基于这样的数据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满足受众,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循环,不断服务于能上网的人,这部分人的信息资源优势会不断被加强。

    问题是大数据根本就采集不到那些上不了网的人,那些是数据挖掘中可能会忽略的部分,这些人的信息劣势就会越来越大,造成数据鸿沟的加大。所以其实今天互联网视频可能也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因为农村的消费力不够,城市消费力更强,广告商更愿意把钱投入到能吸引城市人群的节目当中,自然而然会促进面向城市人群节目内容的制作,但是面向农村人口群的就会被忽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知著网:那照您的说法,信息鸿沟的增大是必然结果吗?

    叶明睿:其实是这样的,尤其是回到网络视频当中,我觉得这种情况也会存在。但是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不排除逆向思维,也许未来我们很好地开发了迎合农村观众的视频内容时,也可以形成一定的效应。

    这种效应事实上在电视领域中已经出现了,在湖北某地有一个农经频道,它把这个频道按网站方式来经营,所有的观众不再被当成观众,只要看这个频道就会成为它的会员,你在看这个频道时能以会员身份来参与,享受优惠和折扣,但只要成为它的会员你就得让渡一个信息就是自己家的隐私,比如说你家里有多少亩田地,种的作物是什么。在电视里播出内容的时候,他会告诉你某些观众如果你是符合某些特征的,当然他也会捆绑你的短信。在播出电视节目的同时,会把这期节目中一些信息发送给你,你也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订购,他会把种子化肥这样的农资产品直接送到你家的田间地头。

    改变精英主义,关注个体

    知著网: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与整体网民相比,视频网民中高收入人群占比较大,但是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多数农村家庭还是上得起网的,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叶明睿:其实有联网不一定会使用,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一个重要需求,他们拿网络干不了什么事。而且理性精神要求他们买某个东西要给自身带来好处,没有好处的纯娱乐他们是不会干的。

    对于城市人群来说是有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这个概念的,下班后的时间是他们的私人时间。但对于农村来讲,私人和公共时间和空间没有明确分开,他们没有上下班时间概念,所以他们的信息消费概念也与城市人群不同。“不差钱”不再是重要原因,根本原因是时间没有明确区分,为了满足日常生计需要,满足子女、老人的需求而工作和生活,这挤占了他们的放松娱乐时间留给自我。而且农村的作息很典型,没有更多夜晚时间。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我的猜测是:收入水平高的人已经不再从事传统农业经营,而是经商、从事物流业、作为本地的外地务工人员(在县城工作)等。这些人不能从传统农民角度来理解,已经是半城镇化的市民了,他们的人群特征导致了视频网民和收入水平有关的这种情况。其实传统农村收入水平差别不会太大,除了村干部,如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会计,这些人是村子里的高收入人群,在农村经常上网看视频的很多是这些人。

    知著网:您认为影响网络视频在农村中传播的因素有哪些?

    叶明睿:从大的方面来讲,农村的社会转型导致人口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农民对互联网使用的改变。

    一个前提条件是整个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低,人口结构决定了普及率提升的难度。

    从农村现实的生活环境需求来看,现在视频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他们需要及时快速的信息反馈,这点传统电视媒体能做到,网络视频却未必可以。从内容上讲,如星光大道受众是农村百姓,没有人再去在网络上做,本身把控内容制作的人群是城市精英,他们带着精英主义的眼光和思考去制作内容,自然不可能很好地迎合农民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鸿沟的加大带来的能够有效满足农村人口收视需求的内容制作会在大数据的使用中被一步步被筛除,而不是被筛选进来,因为他们本身就属于不在大数据里面的人群。


    问:您认为网络视频怎样才能在农村中扩大传播范围,提高影响力呢?

    叶明睿:政府干预或者说是公共干预。

    1、资金倾斜、补贴。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要平衡,有所干预。

    2、导向性政策的强化,如针对农村的网络视频内容税收减免,澳大利亚政府就是这么做的,他会有强制性措施,如保证公共机构每年要专门制作针对特殊人群的互联网视频。

    3、从根本上推进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最大的前提是要有可见率和可普及率。我国曾推行的农家书屋政策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每个村支部办公室都有新书,但是没有人动。互联网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这个问题,要切实普及。

    4、如果有真正的企业和商家看准这个潜在机会,可以进行干预,但是我不认为这个机会已经到来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契机,即快速剧烈的城镇化,每年大规模上千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转移三个一亿,即三亿,农民的生活形态转变导致需求转变。这些人群带有很多农民的符号和特征,他们的需要和城市居民是不一样的,这种潜在的可能有待于研究和挖掘。

    结语

    现在我国的政府干预没有明显引导性措施,对于推行农村信息化,我们一贯思路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没有人换个思路想我们要自下而上,没有关注过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的信息化,总是村的省的信息化,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这就是所谓最后一公里,也就是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我们总说每个村要配备技术员,但是他怎样去跟每个老百姓去交流这个问题总是会被忽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