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语:变化中的听众与变化中的测量
以上从视听率数据出发,通过与观众的比较,分析了听众的不同特征和行为规律。近年来,随着媒介生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嬗变,听众的媒介行为也在发生变化:
“身在家中,心在路上”——在家里收听交通频率,正成为一部分听众的收听新习惯。在重庆、武汉、沈阳、天津等城市中,家中收听广播仍居主流,而听众最经常及最喜欢的广播频率排名中,交通广播已经超越新闻、音乐等频率位列第一。
“节目偏好,地域托底”——听众的节目类型喜好与地域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相关联。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新闻/时事类节目最受欢迎;当然,大城市也往往存在交通拥堵情况,尤其是北京听众,更依赖路况信息;“娱乐”氛围深厚的长沙和“秦腔”历史久远的西安听众则更喜欢音乐类节目;而喜欢小品和相声的沈阳和天津听众,文艺类节目排在前茅。
“新闻脱口秀,轻松话热点”——时下广播界兴起了一股新闻娱乐脱口秀劲风,这些节目以轻松的方式传播和解读当下热点问题,或提供信息,或答疑解惑,或风趣幽默,营造出一种交流的氛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海阳现场秀》、江苏电台的《越说越开心》和杭州电台的《交通快活人》等。这些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方面是适应了现代人尤其是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体的一些听众短时间内把握社会动态、捕捉热点焦点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其轻松而非严肃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繁忙工作的人们见缝插针地适当放松心情的内心渴望。
随着新媒体尤其是智能手机、车载广播等移动收听工具的发展,广播的多终端传播及收听特点愈加明显,受众的跨媒体使用特征也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传统收听率测量的主流方式日记卡法,由于每15分钟一个记录,刻度粗大,依赖人工操作,难免偏差,且反馈周期长,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受众测量精准高效的要求。美国阿比创公司曾经研发出一种便携式收听测量仪(PPM),可以随身携带,并能够自动、精确地记录人们的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和上网行为。不过,由于频率和内容的识别需要传播方配合加码,加上成本较高,该测量仪目前只在欧美部分地区使用而未能广泛普及。很显然,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听众或受众测量的要求,还需要不断探索,需要测量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也需要整个内容传播方的系统性配合。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对受众行为更精准、更快捷地了解和把握,也才可能实现在此基础上的科学决策。
(作者刘燕南系我校受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牟文婷系我校应用传播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