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范周教授演讲内容节选。
1、多种业态不断融合
具体表现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商务、文化制造、文化农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方特梦幻王国以高科技为核心表现特色主题,包含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200余项,还拥有24×22米的全省最大的3D屏幕、能容纳1620人的巨大室内剧场,是中国做得最好的主题公园,是中国版的迪斯尼,充分表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的魅力。
深圳华强城围绕文化为核心,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不同的业态群,推动文化之城的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参与、体验的时尚旅游需求,拥有知识产权65项,2013年在国内外市场签约金额达15亿元,成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典范。
北京文博会的体育运动展重点服务于体育产业的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成为集聚前沿理念和权威资讯、引领行业发展,倡导时尚健康体育文化生活、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平台。
同时,文化还将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与商务、制造业、农业的融合发展。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商务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文化商务健康发展。而台湾法蓝瓷、三亚玫瑰谷、成都“五朵金花”等充分体现了文化与制造业、农业融合早已不是新鲜事,它们将在2015年继续迅猛发展。
2、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
产业和事业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统筹起来,文化产业内容生产和政府采购要实现无缝对接。国家的公共投入将从2014年的800亿元不断增加,到2020年突破8000亿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成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内容生产将和公共文化需求相一致。
3、互联网影响愈加深刻
到2014年,中国网民人数达到6.32亿,其中5.27亿使用手机上网,线上购物规模达1.85万亿,连在路边摊买水果和小吃都实现了网上支付。互联网对个行业的影响中对文化产业影响最大,处处离不开互联网,在互联网经济的深刻影响下,多种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出版、移动音乐、众筹电影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未来,新媒体和互联网还将为文化产业注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我们拭目以待。
4、文化与金融融合
融资难是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文件已经出台,旨在打造文创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多元收益。尤其是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更是为文化金融的融合注入了强心剂。要大力发展文化消费金融、丰富文化信贷产业和服务、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直接融资。
5、特色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今年8月底,《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或将形成。
吴桥,什么时候能代替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就是真正站起来了。太阳马戏团60%的演员都和吴桥有关,中国没有一个杂技团没有吴桥人,可是要如何形成吴桥品牌,如何把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科技、传播结合起来,是需要认真思索的。
6、文化产业纵深发展
12月15日,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正式挂牌。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将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遥相呼应,形成“西有科技中关村,东有文化定福庄”的发展格局。以此为契机,一批文化产业金融实验区、创新实验区和互联网企业保税区应运而生,带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领域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