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我校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刘俊、胡智锋老师发表于《中国电视》2015年第2期的论文,原标题为《多元类型的“井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新景观》。在日前公布的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本文获得评论类二等奖。本次“星光奖”优秀评论奖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21名。
多元类型的“井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新景观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中国电视综艺发展的大时代。自2013年至今,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最鲜明的景观,是多元类型的综艺节目突然集体井喷式呈现,这不仅开启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发展的新格局乃至新阶段,也从整体上标识了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一个有趋势性意义的节点,使得中国电视综艺发展的大时代更显醒目而有力。
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对这一鲜活的多类型井喷的纷繁状态进行梳理,是极为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电视综艺快速发展的时期,任何有标识和趋势意义的综艺景观都亟需总结把握和预判预见。而我们之所以能够阶段性把握和发展性预判,是因为这个由2013年发端的多元类型井喷的景观有了后续数年至今的有效承接,这一景观也便处在了一定的稳定状态中。
一、多元化、多中心、多来源: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发展的新特征
从内容生产角度,我们之所以视中国电视综艺在2013—2014年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主要在于这两年呈现出的三“多”:(1)多元化、(2)多中心、(3)多来源。“多元化”是指多元类型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井喷式”爆发,“多中心”是指中国电视卫视格局因综艺娱乐节目的多元崛起而呈多中心化存在,“多来源”是指引进节目版本的来源国家和地区丰富而多样。
在上述三“多”中,(1)“多元化节目井喷”是我们判断2013—2014年具有标识性地位的基础与核心,(2)卫视“多中心化”存在的格局是“多元化节目井喷”的重要结果,(3)引进版本的“多来源”是“多元化节目井喷”的重要原因。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新格局”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多元化节目井喷”更是较为彻底地将2013—2014年之后与之前的内容生产格局鲜明区隔;它们的相互咬合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综艺“新格局”的主要维系因素。
1. “多元化”节目类型的井喷与爆发
当我们提及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脑海中回想起的可能多是歌舞、曲艺“大杂烩”的综艺舞台。
当我们提及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4年的综艺节目,脑海中回想起的可能多是相对原始的益智、游戏类节目中的你争我夺。
当2004年《超级女声》的播出,使得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到“选秀时代”,逐步呈现出一些先进而稳定的特质并开始和国际接轨,2004年夏天的蒸腾的热浪也因此让我们记忆犹新、无比兴奋。但随后的近十年里,相对而言,中国电视娱乐主要还是较为狭窄地模仿少数几种海外节目的元素和类型,并且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单一类型或少数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大热,比如2004-2006年大热《超级女声》,2007-2009年大热《星光大道》,2010-2012年大热《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和它们代表的类型曾在很多年份里“独大”地占据综艺荧屏。直到2012年,当我们提到该年份代表性的娱乐节目时,还是基本把目光都投向《中国好声音》这仅有的一档代表性音乐歌唱类节目,其总决赛的收视率一度破6。
但当时间涌进到2013—2014年,依照笔者的观察,这两年间竟突然有将近40类的综艺娱乐节目“井喷式”地活跃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其中新出现的节目样态与类型就将近30种之多,而且许多新出现的节目很快成长为“现象级”的节目,并实现了对综艺娱乐和社会文化话题的双重引领。而且即便是之前已有的节目类型,在这两个年份也出现了新的“现象级”代表节目。需要说明的是,从一定程度上说,此处的“新”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既指全新的综艺节目类型,也指某些类型曾在中国电视综艺荧屏以较为初级的形式出现过,但在2013—2014年这些类型经过新理念、新设计和新包装下的制作,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样态与品级。
如今,我们可以说《中国新歌声》《中国好声音》依然保持了上佳的品质而赢得瞩目,不过也会有人说两季的《爸爸去哪儿》更激发了观众对娱乐节目的亲近度和黏着度,还会有人说《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中国梦之声》有效地制约了《中国新歌声》《中国好声音》在歌唱类节目中的强势,也会有人说《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等节目令人欲罢不能地融合了情节、人物、旅游和美食,更有乐追韩国综艺节目的人对《奔跑吧兄弟》边吐槽边抱有深深的期待,当然还有人喜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故事》并认为它们在综艺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的努力值得褒奖,同样会有人认为《最强大脑》体现的理性精神和神性追求成为改变中国娱乐节目面貌的标识……
更为关键的是,在上述节目大热的背后,许多中国观众之前并不熟悉或者根本没有看到过的综艺娱乐节目样态与类型,突然大规模、多样化地“爆发”:亲子类、演讲类、喜剧类、文化类、寻人类、竞速类、生育类、魔术类、医疗类、戏曲类、歌团类、跳水类、足球类、拳击类、成长类、励志类、军旅类、探险类、汽车类、生存类、密室类、农家类、装修类、时尚类……这些“井喷”而出的综艺节目类型在中国土壤上,有很多甚至可以作为稳定的娱乐节目样态发展下去;而面对诸多新兴的娱乐节目类别,已有的如《非诚勿扰》等情感类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等综艺类娱乐节目、《一站到底》等益智类娱乐节目依然保持稳定的收视份额。
表1 2013—2014年央视及各卫视新推出的综艺节目类型及示例节目
(注:关于表1对类别的划分,需要说明的是,综艺节目的类型划分不一而足,本表只是提供了一种方式,根据节目“内容”进行了较为细化的类型辨别。同时,为了突出新的节目内容与类型,本表也没有刻意对一些类型进行合并。此外,表中这些类别大致由两种划分体系进行了框定,一种是“行为”的问题,如旅行、演讲、探险、跳水等;一种是“主题”的问题,如亲子、文化、军旅、宠物等。)
这些都让我们忽然感觉,从2013年开始,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特别是其内容生产)扎扎实实地开启了自身发展的新阶段(见表1),主要表征是在广泛引进、购买海外成熟节目版权的基础上,以许多制作精良的“现象级”节目为代表,多元样态和类型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突然集体“大爆发”式的出现,并主动而有效地引领了社会话题乃至流行文化生态,同时与国际流行的综艺娱乐节目多维接轨。中国综艺娱乐节目似乎开始走向裂变式发展之路,其创造力和活力是之前任何一个阶段所望尘莫及的,从整体开始摆脱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
毋庸置疑,虽然营销等问题就现阶段中国电视综艺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但内容生产的变化因其直接曝露在观众的眼前,常常是观众对电视综艺感知的最重要“抓手”,这其中节目类型的“多元爆发”更是观众可以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就能从荧屏上发现的。观众眼中的这个电视综艺“精彩纷呈”的景观,把近几年多是专业人士才热议的版权引进等提升综艺品质的问题,一下子放大起来,让中国电视综艺面貌之“变”为更多的普通观众所感知。而当最广大的观众切切实实感知到了电视综艺的普遍性变化(即便这种变化还需要再观察),是否意味着一种发展变化了的内容生产景观从萌芽走向开启呢?因此,从这个角度说,2013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这股节目类型多元化的浪潮,或许可以视为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一个发展节点,至少它开启了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中类型发展的新阶段(见表2)。而当不少制作精良的多类型“现象级”节目,对内主动而有效地引领了“多维”社会话题乃至流行文化生态,对外与国际流行的综艺实践与理念“多维”接轨,这个节点就显得更为深刻了。
表2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发展阶段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