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文艺评论】中国电视综艺内容呈多元“井喷”

发布时间:2016-11-04浏览次数:1917文章来源:皇冠9393体育平台

二、本土化、话题化、主流化: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维度的新探索

与当下多元类型爆发这一外显景观相关联的,是电视综艺内容生产在“生产”本土化和“内容”话题化两个方面的深层探索,以及受主流意识形态默许与赞许的智慧。虽然这些探索并非近几年独有的全新努力,虽然这些探索也常常会走向偏颇和无力,虽然几年间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探索也绝不仅限于此,但我们认为它们与多元节目类型井喷的景观,有最为直接的内在一致性与显著关联性,并保障着井喷景观的持续发展,值得特别探讨。

1. 本土化: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本土文化之中

综艺节目的“本土化”针对的是过度依赖“洋版本”,缺乏本土创新与再造问题。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必然重视本土化问题,这并非空谈,它是实实在在支撑一档节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土化”的核心有两层意思:(1)在宏观的层面,从全球语境看,它指彰显民族特点;从国家语境看,它指彰显不同地域特点。(2)在微观的层面,它一则指“本土原创”,即利用本土元素、依托中国国情,创作出彰显本土生态的综艺节目;二则指“本土改造”,即外来样态和版本需要与本土社会现实、文化特征和集体性格相结合。此处我们更多在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一则,就“本土原创”而言,如《咱们穿越吧》《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谜语大会》的热播热议,以及霍尊《卷珠帘》中“梦中妩媚、不见高轩,夜月明、难为情,夜静谧窗纱微亮,空留伊人徐徐憔悴”的绵远悠长似乎一下子将《中国好歌曲》带入“现象级”节目行列,这都让我们看到传统元素、文化元素不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它与综艺元素的巧妙、适度配比,将会爆发出体量巨大的收视号召。

二则,就“本土改造”而言,近两年的综艺节目依然在摸索之中,一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尝试,如亲子类节目弱化原版本所强调竞争和胜负,更符合传统意义上中国圆融的家庭观念和仁和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失败的案例也不少,如《激情唱响》《老公看你的》《完美暗恋》《明天就出发》《最高档》等节目,都是出身名门的“引进版权”,但也都因“水土不服”而销声匿迹;中国版的《奔跑吧兄弟》,较之于韩国Running Man刘在石明星团队而言,也存在主要叙事者收敛与内敛的问题,特别是在该节目录制的初始阶段,从而使《奔跑吧兄弟》在冲击“现象级”节目的过程中欠火候、有障碍。这也可见“本土化”改造常现矛盾。

此外,在本土化方面,还有一个特殊的样本,值得一提。由于较之于西方,中国在进入国家阶段时生产力的不发达、剩余产品不足,使得私有制的利剑没有斩断中国人“血缘亲伦”这种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最主要方式;深受农耕文明和宗族宗法社会影响,中国人集体性格中终究讲求的是“血缘人伦之性”,不是西方式的“神性的超越”。而《最强大脑》火爆的原因,不仅在于它为供消闲娱乐的综艺节目,注入了科学、理性的元素;更在于这档节目所体现和表现的人的“神性”,这是中华文明所不熟悉的、具有向心力和吸引力的:“人”不应该被繁复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伦理所掩盖,我们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目瞪口呆的神性。可见,深刻辨识本土集体性格(或放大集体性格的优势,或弥补集体性格的缺失),是提高节目本土化品级的重要途径和有益探索。

2. 话题化:回应和引领热点社会话题

综艺节目的“话题化”针对的是综艺节目“为娱乐而娱乐”,缺少现实社会关怀,不易引发人们长久的关注与兴趣、与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缺乏“共振”等问题。“话题化”是指在内容生产中,一则“顺应”当下社会热议话题(如育儿、尊老、婚嫁、衣食住行等),二则“创造”新的社会舆论话题;顺应和创造一个时期内社会相对集中讨论的问题,这是综艺节目在达成“娱乐属性”的同时,强化了自身传媒艺术的“媒介属性”。

处于剧烈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生态多元而复杂,置身其中的中国电视综艺,固然可以躲在“娱乐至死”的外衣下“无论魏晋”,但考察近两年来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经验,我们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试图对社会话题进行回应或引领;同时,能不能引发社会对节目所呈现话题的关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评判一个综艺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话题化”需要趋利避害,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倡导综艺节目对话题的正向引导。例如《爸爸去哪儿》回应了80后第一批“想唱就唱”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让他们乐于“想要孩子”“面对孩子”的同时,举手投足间也让新一代父母懂得肩负如何的代际责任,这是一种正向的代际传承状态,这本是人类生生不息发展的基石。再如许多歌唱类、达人类、公益类节目都显著地张扬“草根”逆袭,这是对当下中国年轻人生态和中国社会权力结构,进行了或失望或憧憬的回应。还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背对背的盲选,也是一种“公平之梦”的外化,是对视觉社会中“视觉满足至上”的反驳:毕竟社会中外形上佳的人是少数,而“纯粹的音乐”与“歌者的容貌”二者关联度并不大;背对背的选择背后体现了一种逻辑,即张扬人的核心能力,弱化人的附加粉饰,给了更多真才之人成功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避免综艺节目引发的话题走向争议与负面。例如对产房真人秀《来吧孩子》,持反对观点的观众认为对婴儿生产过程的赤裸裸展示,不仅让观众对节目呈现的毫无保留的血腥画面产生不适,也引发社会适龄女子对怀孕生产的恐惧。海外的此类节目如美国的《名人卡戴珊一家》、日本的《无助产家中分娩》等也曾遭受类似指责。再如《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许多网友因为个人喜好的不同,竟然在微博上肆意给自己不喜欢的“爸爸和孩子”留言谩骂,特别是许多对3、4岁不悟事的小孩子的攻击诅咒与不宽容,让人对当代中国的一种集体性格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免深深担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