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青春题材电视剧《夏至未至》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然而,随着该剧迎来大结局,其口碑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一部分观众认为该剧还原了自己理想中的青春,另一部分观众却认为剧情缺乏真实感。
《夏至未至》以一场高中毕业典礼开头,以回忆的口吻讲述“过去进行时”的青春。电视剧以大量的内心独白阐述年少时期种种微妙的心情,并加以一定的哲理化思考,使得整部剧显得感伤。不得不说,在对青春时期那种微妙的、纤柔而敏感的情感的书写上,《夏至未至》可圈可点。电视剧塑造了性格各异、各有优缺点的人物形象,探讨了青少年在青春时期遭遇的迷茫和成长。贫寒却独立的女孩立夏,有梦想、有才华却稍显孤傲的傅小司,阳光少年陆之昂,电视剧塑造了这样一些青春人物,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勾勒出一张张青春成长的心理地图,鼓舞着正值青春的少年们珍惜友谊,也提醒着摸爬滚打的后青春时代的青年们勿忘初心。
在《夏至未至》中,有少男少女间微妙的悸动,有遭遇老师惩罚时的沮丧,也有被朋友忽视的孤独。创作者试图以平等的姿态关注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既不采用家长式的说教,也不以猎奇性情节渲染青春的忧伤,转而集中展现高中生的心理成长,这一点难能可贵。《夏至未至》描写了青春的悸动和暧昧,但坚守着学生的本分,将好感转化为共同进步。当立夏成绩下滑时,傅小司主动帮她补课。当班级失去流动红旗,立夏带动大家赢回属于自己的荣誉。不论是叛逆的遇见、乖乖女立夏、家境富裕的傅小司,所有人都在为梦想而努力着,看不出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掉以轻心。《夏至未至》展现了高中生昂扬的精气神,不仅鼓舞着大多数在高考压力下拼搏的中学生们将梦想化为学习的动力,也鼓舞着踏入社会的青年们对梦想有所坚持。
除此之外,不管是傅小司从学生时代到踏入社会后所坚持的绘画梦,还是立夏陪伴在傅小司身边的不离不弃,抑或是陆之昂学成归国,《夏至未至》在少男少女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也难能可贵。
《夏至未至》试图以精良的画面效果和细腻的情感书写塑造优美的风格。但同时,对风格过分的追求也为《夏至未至》的创作带来了损伤。电视剧塑造了高冷的傅小司、阳光的陆之昂、乖乖女立夏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回忆视角的旁白,而对人物本身的充实显得单薄。电视剧往往以旁白对人物的心情加以阐释,却忽视了对人物行动本身的充实和丰富,人物行动单一而平面化。傅小司永远是“高冷”的学霸,立夏永远以“无辜脸”接受着两个男生的殷勤。而在对次要人物的书写上,也显得扁平。傅小司的母亲年过四十,却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屡次以赌气的方式处理家庭矛盾。如果说冲动是年轻人的特质,是作为偶像剧的需要的话,那么对剧中的成年人采用和年轻人一样的情感逻辑就显得过于简单,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次要人物显得符号化。人物的单薄使得整部剧的矛盾冲突单一而生硬,也进一步使得整个剧的气质看起来过于梦幻。
“文艺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对于偶像剧来讲,并不反对以偶像化的人物满足观众梦幻的心理需求,但艺术真实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只有故事整体上给人以“真实感”,剧情背后的逻辑才能令人信服,才能在矛盾中爆发出强大的戏剧力量。
如果《夏至未至》能多一些现实的影子,写出更为丰满的人物,整个剧情会更加有力,这场繁华而美好的青春梦也会更加富于感染力。
*作者江晶晶系皇冠9393体育平台教师
(编辑:王丹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