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学习时报于2019年5月开辟“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专栏,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围绕传承碑文承载的革命精神,2020年9月推出了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实体书《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2021年4月学习时报又推出了“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通过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以及学习强国客户端等平台传播,不断探索党史和党的精神谱系传播的创新路径。
“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融媒体原创产品(以下简称“敬读碑文”)从纸媒出发向融媒平台延伸,囊括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符号,以富有层次的传播内容、精心挑选的传播时机、多维延伸的传播平台,实现了重大主题宣传的传播创新,为主流媒体主动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以“主力军”的姿态进军“主战场”提供了有益启示。
解读碑文升华精神价值
学习时报选取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一庄严肃穆的传播介质,通过阐释和解读凝重而富有历史感的碑文,构建了一种与革命先烈的跨时空对话,在对话中领悟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
“敬读碑文”注重学史明理。通过对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渡江胜利纪念碑等碑文的敬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敬读碑文”强调学史增信。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运动纪念碑、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等碑文的敬读,教育启迪受众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敬读碑文”力推学史崇德。在毛泽覃、杨靖宇、方志敏等先烈身上,彰显着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和严于律己的品德。“敬读碑文”通过引领公众向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致敬,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敬读碑文”号召学史力行。无论是战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卢德铭、狼牙山五勇士、“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等英烈,还是奉献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焦裕禄、消防员等英模,他们的事迹都从不同向度诠释着党的精神谱系。“敬读碑文”激励人们将所纪念的精神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在锤炼党性、为民服务和推动发展上见真章。
“敬读碑文”以独具匠心的策划和传播创新,开掘了鲜明政党属性与厚重历史属性一体融通的重大主题宣传新路径,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深刻阐释和富有时代生命力的价值升华。
把握时机拓展对象群体
“敬读碑文”精准把握传统文化节日、重要历史事件等传播契机,在建构中华儿女大义、大勇、大爱的集体记忆,激发担时代之责、为人民守护的情感共鸣上作出新的尝试。
一是寻找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鸣。清明是承载着中国人集体情感的特殊节日,“敬读碑文”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在清明节推出主题策划。2020年,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以“为了新中国”为主题,将报纸专栏刊发的32篇文章集中推出;2021年,推出“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开启互动的线上向英烈献花仪式;2022年,推出“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60期作品合辑。将主流媒体的重大主题宣传与清明节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文化传统相契合,使“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的传播主题得到有效凸显。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鸣,促进了公众对党的精神谱系的情感认同。
二是探索革命历史与时局时事的互文。时局时事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参谒了中朝友谊塔。“敬读碑文”紧跟时事,分别推出《缅怀先辈伟绩弘扬长征精神——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碑文敬读》《中朝友谊“历久弥坚金不换”——中朝友谊塔碑文敬读》,以高度的政治敏感编织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红色纽带。2020年一二九运动85周年之际,“敬读碑文”推出了《时代先声垂教后世——北京师范大学一二九纪念碑碑文敬读》,向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致以新时代的敬意。将革命历史与时局时事进行深度关联,历史精神获得了现实回响、时代责任与使命获得了历史昭示。革命历史与时局时事的互文,实现了党的精神谱系内涵的双向共建,推进了精神谱系的社会化传播。
“敬读碑文”的传播创新实现了纪念碑这一物质客体与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焕发的伟大精神的有机结合,强化了党的精神谱系的全民族记忆建构。在这一建构的过程中,党的历史、精神谱系、创新理论与普通群众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学习时报也突破了以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等为主要受众的传播范围,在普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中的引导力、影响力大幅提升。
延展空间增强传播效果
“敬读碑文”在版面空间、叙事空间、传播空间的多向延展,丰富了传播内容、适应了公众多种接收需求,有效增强了红色话语的传播效果。
一是以虚拟和现实空间的互补延展版面空间。一方面,推出多种形态的内容产品,充分发挥文字、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传播效应,借助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客户端等平台,加大在虚拟空间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配合内容产品传播,推出短视频作品征集、歌词征文、“党的赞歌”主体诵读等线下活动,加大在现实空间与公众的关联度。线上与线下的互补传播,扩大了“敬读碑文”的覆盖面、强化了传播效果。
二是以纪念碑空间的呼应延展叙事空间。“敬读碑文”的纪念碑有的在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还有的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或其他国家;纪念的对象不仅有中华儿女,还有投身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国际人士。香港新界的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是香港同胞齐心抗战的历史见证;吉林长春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镌刻着在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而牺牲的苏联红军的名字;辽宁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缅怀着那些为了“保和平、卫祖国”舍生忘死的“最可爱的人”;朝鲜平壤市中心的中朝友谊塔,记载着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的丰功伟绩……这些遥相呼应的纪念碑延展了主流媒体对于反法西斯战争、反侵略战争的叙事空间,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强决心,阐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三是以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的联动延展传播空间。在学习时报的带动下,不少地方媒体开始发掘身边的革命历史,“敬读碑文”这一形式不断得到推广。2020年抗战胜利纪念日之际,江苏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方志江苏”推出《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聚焦江苏省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和铭塔,讲述江苏抗战英雄的重大贡献;2021年清明节期间,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今天,一起敬读武汉这些纪念碑碑文》,深情讲述了施洋、向警予、耿丹以及无名英烈的动人故事。
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取决于其精神世界的高度。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敬读碑文”以真实的叙事、饱满的情感、深刻的阐释、高度的站位,将“历史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彰显了主流媒体在党史传承、精神传递、理论传播中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李舒,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皇冠9393体育平台基地研究员、皇冠9393体育平台传播研究院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5月20日06版)